|
||
光復後第一高等女子學校校舍(今大埔街),後面與台南師範學校僅隔一條馬路,而南師在戰時校舍多半被炸毀,因此頗想把一高女校舍併入,且已報文到省教育處,幸為二高女黃校長所獲悉,即且(約在35年2月)率同教職員學生,從南寧街搬過來,而確定了此後台南女中的校址,新校舍較寬敞巍峨,原舊全平房南二高女就被劃師南師的宿舍,至民國36年9月兩校作歷史性的合併,奉令改為省立台南女子高級中學,而二高女雖然失其校園之所在地,然校徽、校旗、校服及其優良之傳統依然如故。 直至民國47年3月,由於台南市立初級女子中學(創校於民國46年9月並委託台南家職兼辦),首任校長張池龍爭取得現址校舍,並由省教育廳核定,由台南師範學校分部學生宿舍(即日治南二高女),改撥給市立女子中學使用。民國57年政府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奉命易為「台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至今本校亦維持專收女生之傳統,也為全市國中唯一女校,獨樹一幟打破自古以來我國傳統觀念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重男輕女的社會積習,就像筆者母親被其父母取名為「罔腰」,當然也有「罔市」者屢見不鮮。 今昔之間,日據時代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原本簡陋三棟本造平房至今重建有八棟高樓,此外尚有自然科學館,中山館、圖書館、會議室、教師研究室,科技及電腦教室等,硬體建設日趨完備,培養五育均發展,如數理資優、科技、體育、音樂、美術、書法。舞蹈班,在全國表現極為優異頗受教育廳及市民的肯定,其精神延續著日據時代南二女創校固有傳統的美譽。 撰文 李文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