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於民國前10年11月,原稱為「台南廳農會附屬農場」,民國12年6月改稱「台南州立農業試驗場」名稱數度更易,嗣於49年7月改稱「台灣省台南區農業改良場」88年7月1日精省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早期農改場的大門是設在東門路,在衛生局前有一排大王椰子(圖右側),是與糖業試驗所所類似的典型行道樹,而林森路拓寬後大門口再改在林森路至今,場內佔地十公頃大門右側邊有日式的辦公廳舍,具造型奇特又保存得很完整,試驗的田地約佔四、五公頃。
記得筆者在民國88年起發行「莉莉水果有約」摺頁月刊,連續三年計36期,每個月至少到農改場三趟,我將每期的認識水果的單元,寫完初稿都會請示推廣教育中心的主任黃賢良(現升任高雄區農改場場長)批閱,每當進入大門的中央道路的兩邊,時常可見到一群群的小朋友,由老師帶隊欣賞在都市內難得的田野風光,有露天的也有溫室的,各色各樣數不完的蔬果、花草的品系,是快樂學習大自然生態最好的農場。推廣教育中心,數十年來不斷舉辦有內外學員的農產研習會及產銷經營管理訓練班...等,一批又一批的在農改場內各角落留影紀念,還有在特定的季節,經常舉辦農特產品的觀摩促銷活動,盛況實能以人山人海來形容,這一切一切的景象,將成為歷史的寫照,近數十年來無論場內或是場外,皆有難以計數的人,有著難以忘懷的情愫。
如今台南區農改場的原址,即將面臨需把場內具有歷史的辦公廳舍拆除還給地主-雲嘉南等縣市農會,而引起許多文史工作者的惶恐,在這e世代的生活城市裡,古蹟是最珍貴的一塊寶玉,也是吸引觀光人潮的利器,真祈望原單位農改場、地主雲嘉南縣市農會及市政府,共同推動成立「農改場文化園區」,納入古都生活博物園區計畫,而中央積極爭取經費,提升民眾生活品質,造福社區,讓府城更邁向「文化首都」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