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社區果樹系列

社區的水果樹系列
府前路新南橋(烏橋)的龍眼樹

圖/文 莉莉水果店•李文雄                            


攝於七月下旬新南橋上兩棵龍眼數掛滿一串串的龍眼。

  任何一條橋的誕生,都可衍生出一段小故事,即使是河溝小小的棧橋亦能延伸人們無限的夢想空間,尤其都市內的橋樑常喚起遠離他鄉遊子的無限回憶及懷念。
  府前路的新南橋前身為「開運橋」(俗稱烏橋),橋的來源可追溯到日治時期,大正十一年(1922年),日本人在台灣開挖第一條人工運河,即是台南運河,而烏橋是整條運河中最早的一條橋樑,原先用鐵道枕木所建構,為了防腐漆上黑黑的柏油而得名。烏橋下的水路由北轉西直通一二鯤身魚之間的安平港(完成於1938年),烏橋往南轉西直通三四鯤身魚之間的安平新港(完成於1974年),是環繞著五期重劃區的一條水路,而新南橋是市區通往五期行政中心的交通要道。
  位於新南橋西北向的橋墩邊重有兩顆龍眼樹,每年到了四月起就可以看到整片花海的果樹,到了七、八月時,橋墩上掛著一串一串結實纍纍的龍眼,景色優美宜人,筆者拜訪該戶邱姓人家是位資深鄰長,早期是養蚵人家,年已七十多歲三代同堂,靠南邊較大顆是自然生長的,屬於紅殼品種已有二十年樹齡較小的一棵是朋友送來盆栽移植的屬於粉殼品種,數來也有十多年了,而此顆每年的果粒較大又甜,但因清明前一天(農曆五月四日)下了一場大雨,正在盛開的花全被雨水摧殘,而靠南邊大棵的花開的較慢不受影響,屋主邱鄰長夫婦說小棵的花凋謝後,雖重新開花但就不如第一期的花來得茂盛,果粒也變小,邱鄰長說古厝有流傳一句話:「清明雨最毒」,也讓我聯想到店裡每年都有蜂農幫作純蜂蜜,而今年產量特別少,大概也是「清明雨」所惹的禍,上星期到文旦園視察抓鏡頭,工人正在以紙袋包白柚,也發現今年的白柚比以往小粒又減產,主要是今年台南地區雨水少,文但也遇到遲來的雨水,卻又偏偏是「清明雨」,因此果粒的表皮約有六、七成都發現有水紋,甚至長斑點,本來以為生病了,後來得知台南縣大部分都有此現象,厝邊的元伯他的果園文旦損失頗嚴重,就打氣地說下次在碰到清明雨時,他會記得將他所架設的噴水器也隨後打開來清潔果樹。其實大自然的成長就是那麼地微妙,邱鄰長厝前雖然因一場清明雨而改變了以往這兩棵果樹的品質,但筆者從遠處的鏡頭卻看不出有何異樣,兩棵龍眼樹再橋墩上掛滿了一串串的龍眼,頗為醒目。記得在五年前,筆者編寫莉莉水果有約第八期認識龍眼,洽經由侯醫師介紹林心智博士提供我一首由他自做的台灣童謠---龍眼,雖然是短短幾句,但內容充分表現鄉土的韻味。

攝於七月下旬靠南邊的龍眼樹是屬紅殼品種結實纍纍。


紅殼品種其種子已呈黑色,但果肉尚未飽滿。


靠北邊較小棵是屬於粉殼品種,已進入成熟期皮薄果肉淡白為脆甜度又高。


邱鄰長三代同堂和樂融融,厝前右就是運河案邊種有二棵龍眼樹,問起小孩子剛會走路爬來爬去會危險嗎?邱鄰長很有自信的話,我小時候也是在竹筏、漁船上長大的,自小就學會危機意識。

懷念卡落聲的烏橋
  跨越江河的水橋,是城市環境中最為古老的懷念,而且是理解城市文脈的線索,世界上許多城市多以自己的水橋為榮。
此張由施景煌先生提供的珍貴老照片,六位年輕貌美的女孩充滿喜悅的心情,坐在頗有歷史文化的烏橋上,雖歷經六十年歲月,卻是令人難以忘懷的鏡頭,追憶著過去清澈的運河,魚兒悠游水中的美景,供情侶兩人坐的小划船帆影穿梭,碰碰船的汽笛聲,端午節划龍船的盛況,岸邊曬尤魚的臭腥味,養蚵人家樸實的臉龐,車輛在屋橋上發出的卡落聲...等,如今黑黑的枕木橋不見了,換來了鋼筋混泥土造的橋樑,平凡的與一般道路沒什麼兩樣,但那歷史的沉積在記憶中總是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