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17世紀起台灣水果
附件一:台灣水果誌系列(請按我)

   
甘蔗是最具有台灣本土色彩的象徵之一。台灣糖業始於何時,較可信的記載 ,當在元朝時代,根據元代至正九年(1349年)南昌人汪大淵所著之(島志略)敘述『台灣番人煮海水為鹽,釀蔗漿為酒』。可以證明元朝時台灣已有甘蔗之生產。而栽培甘蔗,製造砂糖,成為台灣重要產業者,乃在明末,彼時台灣已有閩粵移民數萬人 ,閩粵二省是中國大睦古代盛產砂糖之區域,移民可能將甘蔗帶入台灣,

西元1624年荷蘭人佔據台灣安平(台南) ,當時就積極獎勵植蔗製糖輸出,為台灣糖業外銷之濫觴。西元1661年鄭成功驅逐荷人,銳意圖強,勵行屯墾,積極提倡糖業,由福建省輸入甘蔗,同時改良製糖方法,台灣開始步入世界重要產糖和供應地區之一,西元 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台灣糖業也因此為日人所攫取,日人實施『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政策,西元1896年從夏威夷引進玫瑰竹蔗及來漢納蔗等甘蔗種苗,著手品種改良,西元 1900年成立台灣製糖株式會社,為台灣糖業開啟革命性的轉變,亦是台灣展現大資本家現代化管理企業形象。

  
據台灣府誌記載係由荷蘭人引種入台栽培,迄今有400餘年之歷史,因其果型奇特,幼果外觀像荔枝,又自『番邦』引入,所以稱為『番荔枝』。番荔枝果實表面由很多突起之鱗目所形成,外表很像釋迦牟尼佛頭,因此國人習慣稱呼『釋迦』,又有些果農為避免食『釋迦』,對供奉釋迦牟尼佛祖者有失虔誠不敬,故將釋迦改稱為『梨仔』。

   
芒果原產於印度,栽培至少己四千年,為漆樹科熱帶果樹,於1561年(明朝嘉靖40年)由荷蘭人引進台灣,栽植在今日之台南縣六甲鄉,是台灣種植芒果的開始。芒果壽命極長可達數百年,目前本省栽培品種以柴 ,即一般所稱的『土芒果』或『在來種』,及美國種愛文海頓•凱特(民國43年農復會引進)等為主,外來品種以愛文品種最受喜愛,栽植數量也最多。民國69年面雄縣六龜鄉黃金煌先生育成『金煌一號』品種,果實碩大肉嫩甜美,頗受好評。每年6月∼7月為芒果主要產期,也是台灣夏季主力水果之一。

   
番茄屬於茄科,原產於南美洲安弟斯山的山區和峽谷地帶,台灣於1622年荷蘭人佔據時引進,做觀賞用,19世紀末日據時代,由日本引入改良品種,光復後近30年來,由農業改良場、亞蔬研發中心及種苗公司極力培育改良新品種,以適應台灣消費者的需求,並拓展外銷市場,是目前在世界上一種經濟價值高又營養豐富的蔬果作物。

  
番茄在台灣南部俗稱『甘仔蜜』北部則俗稱『臭柿子』台灣於十七世紀(1622年)荷蘭人侵時引進種植,日據時代由日本引入改良品種。光復後由農業試驗機構推廣栽培為經濟價值的蔬果兩用園藝作物尤其鮮食小果番茄,在近20年來農友種苗公司,極力的培育及開創新品種如早期的女兒缸、聯珠、四季紅。及近年來的聖女及朱麗,還有亞蔬中心與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合作育成的台南亞蔬6號,在市場佔有率很高,頗受消費者的喜愛,近兩年更利用嫁接栽培,己可大量在夏季種植,供給鮮美可口的夏季小果番茄。

   
台灣之鳳梨始於清康熙末年,由大陸南方引進,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而台灣中南部的丘陵地和山坡地,更是發展鳳梨栽培的最佳產區,是台灣的三大名果之一。日據時代日本人在鳳山設立鳳梨工廠,開始製造鳳梨罐頭,為台灣創立鳳梨事業之開始。台灣光復後政府及有關機關,更積極倡導研究栽培技術,鼓勵農民擴大栽培面積,至1970年代是台灣鳳梨的全盤時期,而鳳梨罐頭的輸出也曾執世界市場之牛耳。

   
柳橙是柑桔類一個品系,屬芸香常緣果樹,原產印度和中國華南一帶,台灣柳橙栽培的歷史始自300多年前由廣東引進,因柳橙的糖度高、酸度低、風味佳,深受大眾喜愛,栽培面積逐年增加,是目前柑桔果實中栽培面積最多的品種。

   
蓮霧在台灣栽培歷史悠久,據說在十七世紀由荷蘭人自爪哇島引入。在全省各地的庭院及果園有零星栽種,自始是次要的水果。蓮霧果實的收成期原本集中在夏季,逢雨季果實品質欠佳,又不耐貯藏因此栽培面積甚少,近20多年來由於新品種的引入改良,以及栽培技術的突破,使成熟期提早至11月九可吃到甜份高果色麗艷,清香脆嫩而可口的果實,頗受消費者的喜愛,果農收益暴增,因而栽種面積急驟擴大,尤其屏東縣為主要產區,頓時驟昇台灣三大果品之一,也是台灣重要之經濟果樹。

   
世界上最古老的水果而產量最多的就是葡萄,台灣的葡萄約在300年前的清初自陸引進,在光復之前僅供家庭栽培,民國44年起因釀葡蔔酒試作推廣而擴大面積生產,民國50年起又因巨峰品種之引仕加上一年多收技術之利用。栽培面積急增,而最新品種的蜜紅萄萄係由中興大學於民國71年自日本及其他國家引進的紅色品系之一,民國86年由中興大學提供『無菌健康組織培養苗』其特色果粒大、果穗美、具有濃厚的香氣、甜份高、產期較巨峰早,提高市場競爭力,為目前台灣極具發展潛力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