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A石碑寫著「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舍營所址」約攝於1930年,地點為今中正路與忠義路十字路口東南角(土地銀行對面),背景兩棟老厝為清朝時代二層樓建物,屋主是張愷臣(南市第十屆議長張烈烈的祖父),光復後繼承人為張 爕輝。此地清代明治39年以前稱為安海街,明治39年以後至大正八年以前為丙二百七十二番地,大正八年以後改編為末廣町一丁目百十三番地,光復後民國58年再改編為中正路23-1號至今。 |
圖 A |
西元1894年(明治27年),大清帝國為了朝鮮主權問題,爆發甲午戰爭,清國打敗,翌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決定了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官紳不服,向朝廷報備獨立,以血肉之軀來保衛家園,向日本軍展開武力抗爭。當時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847~1895)為日本近衛師團團長,於1895年5月29日自台灣東北端澳底(今台北縣 貢寮鄉)附近登陸,由基隆開始攻擊佔領,並一直往南推進,10月22日日軍攻克台南城,至嘉義曾文溪北岸,據說被台民用長柄檳榔刀割成重傷,10月28日在台南去世於此處,遺體以輪船西京丸由安平港運走,11月4日上午抵達棋須賀港,卻至半夜才到附近不遠的新橋車站,隨即出殯。 | |
日本當時以日幣18元向張厝購得此三角窗地帶(約50多坪),建此一紀念碑;而另一住所,在永福路,友愛街三角地帶-台南豪商吳汝祥家,日人於1900年就吳宅建成神殿(1923年建台南神社,今為公11停車場)以祭祀及保留北百川宮能久之遺物。 光復後,圖A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御舍營所址之紀念碑被拆毀,而台南市中區民眾服務站,為擴大服務里民,由理事們發起募款籌建,頗受社會人士熱烈響應,募得壹仟柒佰元,支出總工程費為壹拾五萬壹仟柒佰元,於民國44年6月15日,中區民眾服務站新廈落成於該地;至民國76年再遷移府前路實踐堂邊,該地現夷為平地待建。而圖後兩棟的老厝,轉售後興建四層樓的中央旅社,一樓為餐廳,在50年代可謂為高級旅館,其幾乎是美軍及眷屬的特約店,餐廳也以西式為主;後來重建為今日的商業大樓(如圖B)。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