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鄉土心鄉土情 >> 舊南二女中
                                     
南女校徽源自日據台南二高女
                            <<中華日報記者劉榮輝/南市報導89.09.20>>

  一般學校校旗和校徽象徵該校精神標誌,你可能不知道台南女中校旗校徽背後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最近台南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籌印店內刊物時,在日據南二高女畢業紀念冊裡,赫見今天台南女中校旗校徽也在其中,好奇心驅使下,李文雄一路追查,才發掘出這段有趣的故事。也因為這段邂逅,李文雄正積極籌備原州立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老照片展,以期能激起府城人的懷舊心情。
  日前李文雄在住家找到一本書皮全無的日據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畢業紀念冊,翻著翻著他意外發現,今天台南女中的校旗也在其中。日治高二女畢業紀念冊怎會有台南女中的校旗?讓李文雄十分納悶和不解。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李文雄決定深入追查這樁「無頭公案』。翻遍圖書館日據和光復初期舊報紙,並訪視中山國中陳錦秀、台南女中卓碧惠等資深教職員後,總算理出頭緒。隨後根據老照片和口述資料,他又背著相機登上高樓,一一對照今昔校貌和街景,不僅找出答案,而且還挖掘出這段不為人知的故事。
  話說日據時期一高女與二高女概況,一高女幾乎全為日籍師生,台籍學生則寥寥可數,集優良師資校舍設備一身;相較二高女多為台籍學生就讀,只有少數無法進入一高女就讀日籍學生。台灣光復後,一高女師生陸續遣送回日本,所剩台籍學生無幾,形同廢校,因此併入高二女繼續未完教育。
  昔時第一高等女子學校校舍(今大埔街),後與台南師院一路之隔,戰時南師校舍多半被炸毀,因此行文省教育處欲把一高女校舍併人該校。當時奉派接管兩校的二高女校長黃璿獲悉後,於民國卅六年,率同二高女全部教職員生和設施,從南寧街(今中山國中現址)全部搬遷入一高女進駐,因此確立了此後台南女中的校址;卅六年九月一高女和二高女正式合併,改為省立台南女子高級中學。二高女雖然遷離原校址,但校旗校徽依舊如故,並且沿用至今。
  南二高女遷校後,原舊平房被劃入南師宿舍,直到民國四十七年三月,在台南市立初級女子中學首任校長張池龍爭取,經省教育廳核定,改撥給市立女子中學使用。民國五十七年政府實施國民義務教育,女子中學則易名為台南市立中山國民中學。

圖一 校旗-原州立台南第二高等女學校創校校旗。於民國36年9月與第一高女兩校合併(為今日的台南女中之前身),校地為大埔街,其校徽、校旗、校服等依然保留著二高女的優良傳統。

圖二 南二女入校門祭壇-踏進校門左邊玄關,各個學生一走到神壇前,都不由得肅然起敬,行最敬禮後,才往教室走去。

圖三 整理環境-一大早有晨霧時,有的同學以竹製的掃帚清掃道路,有的清理水溝,是每早必行的工作。

圖四 朝會還得向天皇行90度鞠躬禮

圖五 頒發授旗儀式

圖六 學校裡設置一間標準的日式房間,每週一上一節"做法",就是禮貌的課程,學習起居、舉止動作、待人接物等禮節,上課時屈膝坐下,不管腳如何地酸痛、麻痺都得忍痛學習,以培養氣質、風度涵養。

圖七 珠算-老師正進行念算訓練

圖八 室內舞蹈訓練

圖九 室外體操訓練

圖十 理化實驗

圖十一 烹飪-日本女子教育以養成賢妻良母為宗旨,諸科目中以裁縫、家事、烹飪三科最為重要,烹飪則分為西洋料理、中國料理及日本料理。

圖 十二 弓道

圖十三 學生校園寫生一景

圖十四 整理園地

圖十五 豐榮園闢為甘藷園,工作室裡每人有一把鋤頭,以便挖土、施肥、除草,每當收成,午餐即可加菜,餒人可分配兩條甘藷充飢,自己親手種植的,分外味甜,吃的笑哈哈而忘了辛勞。

圖 十六 學生福利社消費情形

圖十七 節慶遊行-圖前為舊南二女慶祝遊行,即將通過台南州廳前之凝視行進,其背景為今之舊市政府,圖中間三樓建築物為遮民組合(今三信合作社),圖右為"林"百貨(五層樓)。

圖 十八 師生前往阿里山神木旅遊合影

圖十九 豐榮親神-豐榮丘位於校園西邊,自然環境最為優美,也是學生學習才藝,最喜愛而難忘的地方。

圖 二十 學生手持結業證書,全體師生的畢業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