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莉莉水果有約月刊 >> 認識 柿>> 老照片的故事 >> 水果透視 >> 看見與分享
            第11期目錄:  認識 柿 || 老照片的故事 || 水果透視 || 看見與分享
看見與分享
吃水果之三∼吃出真味、吃出感恩
  水果是樹上所結的果子,可以食用的都叫水果(Fruit),有的,有的水果生長在高大的樹上、如椰子、芒果…等,有的是草本如鳳梨、草莓…等,在園藝學上都稱為果樹。水果的種類和品種繁多,造型也很奇特有長形、圓形及扁形,有的呈單果著生或是穗狀掛著。水果色澤變化多,依其特性有綠、藍、紫、白、黃、紅,形形色色美不勝收,水果供給人體豐富營養成份,維護健康、預防疾病、益壽延年,是古今中外不變的真理,水果不僅可滿足了人們口腹之慾,尚可美化了生活情趣,大多的果樹樹姿優美,種在庭園中,春季可以欣賞花開滿園芬芳怡人,夏季可以納陰乘涼,秋冬(低緯度)季可以採收豐盛的果實。
  人類的第一種食物∼母奶,因而人自小就能感受到追求甜美的滋味,這乃是與生俱來的本能,而且上帝在大自然界中,創造出各色各樣有生命的食物,並讓人類能感受它奇妙的甜美;這由原始人類都摘食成熟的蔬果(因具甜度),以避免食用有毒植物,可看出因大多有毒植物吃來是苦的。因此當你吃一個美好的水果時,心應存感恩並多恩考水果的成長過程,就如你自己栽培的一花一木,自幼苗到開花結果,親身體會那豐盛生命的成長,能喜心悅目的觀賞外,尚等待那成熟採食那一刻,可以細膩的品嚐成果,吃出原味的快感。其實多數人在心裡上,吃的學問就像一片待墾的荒地,而在心靈意識上的表現,對人體消化系統是有莫大的影響,筆者經營的水果店,不難發覺顧客都有各種不同飲食的神情,有的是如同電視採訪產品的介紹一樣,每一口都能述說它的美感之處,有的人像日本人吃拉麵一樣大口吃的過癮,以及你與一位令你最為厭惡的人共進晚餐,或是與一位最喜愛的人共,食是有絕然不同的感受,尤其台灣前些日發生集集7.3級大地震,從電視媒體看到那悲慘的畫面令人目眶紅紅而使大家陷入焦慮的壓力,這一切都會影響你的食欲,因此飲食時對現場的心情氣氛、地方色彩和當時的談話等等,都食關係到食物的營養價值。
  因此我們如何來營造環境的氣氛,吃出你真實的滋味,重要的是無論在任何場合、任何食物,你是以何種的心態來面對你的食物,如果我們懷者罪惡或自責感去吃食物,會因內心的恐懼而加倍其負面作用,但以一種喜悅的心情來吃同樣的東西,在體內就可以產生不同的反應,雖然要達到如此的心境是不易做到的.但可以宗教信念來排除一切的困擾,而以「凡事惜福、凡事謝恩」的心情建立我們飲食文化的生活,何況具有色、香、味的水果,只要你多深思,每一樣的水果都能成為你美好感恩的小故事。
∼心存感恩享用食物,讓生命更豐盛∼
撰文--李文雄

台灣俗語
※紅柿出頭,羅漢腳目屎流。
紅柿子上市之時,也是流浪漢開始哭泣之日。
用來描述羅漢腳的心理焦慮。
  這句俗語的背景;到了晚秋,也是紅柿子上市的時候了。台灣的天氣開漿變冷,強烈的「九降風」,進行著冷卻大地的工程。這時候羅漢腳們看到了水果攤擺滿了熟的生的紅柿,見景傷情,忽然驚覺寒冬將到,不由得想到自己淒涼的境遇,真不知道有什麼辦法來渡過這一季嚴冬,無能感鬆懈了羅滿腳一向的堅持,不禁淌下了一滴滴的眼淚。
  紅柿:柿的花果期在九至十月。紅軟的柿子,其甘如蜜。果農採收青柿,置於器具中,用電石催其紅熟,或任其自然熟透。出頭:物產上市。羅漢腳:指單身、貧困、到處流浪的男人;現代語該是「單身寒族」吧?
  上面這二句俗語,反映了生命的存在焦慮所積成深重的哀愁。對照黃庭堅的感傷:「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的話,未免令我們懷疑這位文人的愁思,是太便宜了?「紅柿出頭,羅漢腳目屎流」是實存的焦慮啊!
※七十無拍,八十無罵。
不可打罵七、八十歲的老人家。
  用來勸戒,要敬重、體恤老人,原諒、容忍他們的過錯。類似這句俗語所要教導的,古以色列人的「法律」有言:「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也要尊敬老人。」(《聖經.利未記》19:32)
  打罵老人是難以想像的事,就是他們犯了刑案,也不是這般對待的。因此,這句俗語解讀成「尊重老人,保護老人」的話,才有現代意義可言。這樣講,敬老恤老已經不是個人修養的概念,而是要具體施行在養老的措施上面的。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理想,豈是當口號來敷衍的?但我們覺得奇怪的是,為甚麼在東亞所謂的儒家文化圈,高談「敬老孝親」的社會,安老育幼的「社會事業」,卻是那麼有目共睹的非常不發達?假設他們的家庭功能健全,家家都有賢孝的子孫來奉養,難道他們的社會就沒有無家照顧,無家可歸的老幼嗎?我在想,要是孟聖人看到儒家社會得這般現況,將會有什麼開示?

心情故事
姥姥阿婆的晚秋
  獨居老人因為捨不得離開自己的家園,拒絕接受政府之集中安頓與照顧,寧願窩在簡陃不堪的小房子裡,過著淒涼的生活。於是一群默默的社會工作者-居家服務員就在蔡科長文龍先生的策劃中誕生了。
台南縣政府社會科大力推動社會福利制度下,委請台南縣自願服務協會,每星期兩次派遣這一群居家服務人員到轄區內的每一位需要照顧之低收入獨居老人家中,協助他們處理飲食、家務、環境、文書或陪同就醫、代購物品…等。以下是服務過程中,記錄一位眼睛朦朧、下巴不由自主顫抖、駝背且手腳嚴重病變,不良於行的獨居姥姥阿婆所講述的一段話。
撰文--劉能水

每月一句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我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