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由來: |
|
|
柳橙是柑桔類一個品系,屬芸香常綠果樹,原產印度和中國華南一帶,台灣柳橙栽培的歷史始自300多年前由廣東引進,因柳橙的糖度高、酸度低、風味佳,深受大眾喜愛,栽培面積逐年增加,是目前柑桔果實中栽培面積最多的品種。 |
|
|
|
品種: |
|
|
柳橙屬甜橙類(Sweet Oranges),甜橙類依果實形態可分為:普通系、臍橙系、血橙系及無酸系四種。在台灣常見的有普通系及臍橙系:
(一)普通系:包括雪柑、晚崙西亞橙、印子柑。
1.雪柑(Sekken):又名廣橘,枝短刺,果重平均215g,圓形或長圓形,果皮橙黃色,不易剝離,果肉多汁而甘味及酸度強。
2.晚崙西亞橙(Valencia late):中果型,果皮橙黃色,果皮稍難剝離,果肉細密,果汁多,酸度風味均強,香味高。
3.印子柑(甜柳橙):由於在果部有明顯圓形印環,故名印子柑,果實圓形至長圓形,肉質柔軟,中心柱大,味香甜適中較受人們喜愛,在台灣中南部栽培極為普遍。
(二)臍橙系:包括華盛頓橙、夢臍橙...等。
1.華盛頓臍橙(Washington Navel):早生,果形較大,果頂稍突或有開裂成一臍狀,果實球形至長球形,果皮濃橙色稍易於剝離,果肉橙黃色、柔軟多汁,瓤囊約12個,在台灣栽培,因生理落果嚴重,栽培少。
2.夢臍橙(Dream Navel):又名晚臍橙,果形似華盛頓臍橙,果皮稍厚,風味稍差,但著果率高,因回青現象嚴重栽培少。
(三)血橙系:包括Doble Fine、Sunguinelli等,果肉深綠色,榨汁後之果汁如血的顏色,故名血橙,世界上地中海氣候型方能栽培,台灣只有試驗機關保存少數,供作雜交育種之材料。
(四)無酸系:包括來母、無酸橙。
1.來母(Lima):原產印,耐寒力小,果實呈球狀或卵形,果頂有乳狀突起,果肉黃綠色,汁多香氣濃,多用於果汁。
2.無酸橙: 又名糖橙,英名Sugar orange,因果汁中含酸特別低故名之,又因低酸,即使是怕酸的老婆婆也喜歡,故又名〞阿婆橙〞。無酸橙在台灣有兩種,一為黃肉;一為紅肉。黃肉無酸橙來源不可考,而紅肉無酸橙為地中海地區原產。黃肉種果皮表面常呈現凹凸狀,如地圖,故亦有〞地圖橙〞之稱。紅肉種果皮及肉色均呈濃紅色,糖度可鄉達13度,而酸底低僅為0.1~0.2%。 |
|
|
|
|
|
產期及產地: |
|
柑桔類主要產區以南北緯35度以內為範圍,而台灣位處柑桔經濟產區之內符。民國50年代以前台灣僅雪柑在北部少量栽培,另因雪柑果實酸度較高,不易受當時的消費者喜好,到民國50年以後,消費者對糖度高、酸度較低之柳橙需求量增加,而柳橙的適應性較栟柑為廣,較耐高溫及較容易栽培管理。
目前柳橙栽培主要鄉鎮為嘉義縣竹崎鄉、梅山鄉及雲林縣斗六市、古坑鄉等地區,其次有台南縣白、東山鄉、南化鄉、南投縣中寮鄉、水里鄉以及彰化縣二林鎮等地區。台灣柳橙之盛產期從每年12月∼翌年2月,而南部氣溫較高,成熟較早且酸含量較低,中部成熟稍遲且酸度較高。 |
|
|
|
|
|
採收: |
|
柳橙屬中熱種柑桔,大部分在果皮呈黃色或橙黃果實有重量感成熟後採收,傳統上柳橙果實於農曆尾牙前採收,在採收時果實不可往下拉引,以免果蒂部脫離,並且要由緊接萼蒂部剪去突出果梗,以免刺傷他果。
台南縣柳橙果農,常搶早在11月即開始採收上市,因此品質不如12月採收的好吃,嘉義、雲林縣等地的柳橙宜在元月採收上市,如欲貯藏者可提早2週採收,柳橙果實貯藏性較栟柑為高,一般可貯藏後陸續出貨上市到4月份,在行銷上才能穩定市場供應。 |
|
|
|
|
|
功能: |
|
|
|
|
|
選果: |
|
柳橙品種多有其特性,一般食用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切片直接鮮食,另一種榨汁後飲用。而切片直接食用最好是挑選「印子橙」果肉淡黃色,糖度高酸度較低,頗受消費者喜愛,是目前台灣中南部栽培普遍的品種,此一品種果頂處雖有圓圈狀的紋路,有些是看不出有圓圈的紋狀但也是屬同品種。選擇果實要良好成熟,外果皮層薄、光滑、有重量及硬度感,果粒勿須大粒,俗稱「雞蛋丁」肉質實脆,甜度高而帶點微酸,口感最佳味道香甜。
榨汁後飲用的柳橙,最好選擇「晚崙西亞橙」,中果型,果內橙黃色,種子少甚至無子,汁多色濃,酸甜風味均強,香味高,選擇果實應健康飽滿汁多的中型果,果實越重越新鮮越好,糖度12~13度Brix酸度0.5~0.8%,風味最佳又可口。
而整粒柳橙最好吃的部位,是果頂部位汁多味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