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莉莉水果有約月刊 >> 認識草莓
            第13期目錄:  認識草莓 || 老照片的故事 || 水果透視 || 看見與分享
 
學名:Fragaria x ananassa Duch
英名:Strawberry
別名:草莓
 
  由來:  
 
草莓屬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種草莓為智利草莓與北美洲野生紅色草莓雜交種為溫帶國家主要小果類水果。而台灣草莓栽培歷史最早可溯自1934年,由日本引進9個品種,於陽明山高冷地帶試作,唯因當時的品種抗菌力差,難達成經栽培;至民國37年,前台北區農改場再引進「福羽」試作,蘆洲農友引進「馬歇爾」,開始小規模經濟栽培,而引起栽培熱潮;民國68年,苗栗縣大湖區農會在新竹區農改場(今桃園區農改場)技術指導下,試辦觀光草莓園一舉成功,開啟觀光草莓之風;又民國72年,開始辦理共同運銷,致使草莓產業由純醉加工蛻變為以鮮果為主,加工為副之產業,也因而提高價格,增加農民收益。
 
  品種:  
 

草莓主要產地為苗栗縣大湖鄉,栽培品種最初為「馬歇爾」(Marshall),亦即「阿美利加」,興前新竹區農改場於民國年推廣之「福羽」,兩品種一起推廣栽培。

至民國62年,被美國引進「愛利收」(Aliso)品種取代;民國68年日本品種「春香」開台試作推廣之,又取代「愛利收」成為主要推廣品種;民國79年2月「桃園一號」,及民國82年3月「桃園二號」相繼命名推廣,此兩種遂成為目前主要栽培品種,茲將其特性描述如下: 1.桃園一號:本品種係自日引進之「豐香」品種選育而來,早生種,果實短扁型,碩大,鮮紅色而富光澤,肉質多汁,糖度高,果皮及果肉較硬,早期產地比「春香」為高;但早期,扇型(畸形果)比率高,葉柄及花梗硬,葉片下之果實著色不良,採收不易。

2.桃園二號:台灣第一個雜交育成的品種,又名「豔紅」,本品種老化速度緩慢,耐霜,果實疫病少,早生,果實圓錐型,碩大,無果溝,鮮紅光滑亮麗,糖度高,貯藏性與食感均佳,早期產量與總產量高。



 
  產期及產地:  
  草莓性喜冷涼氣候,生育溫度為18~22度。草莓定值期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於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即開始開花,12月上旬即可採收果實,此時由於溫度低、產量低;元月下旬以後,第二期花的果實成熟快,果實均為中、小果為多,價格低落,也是加工市場開始收購最佳時機。 目前主要產地為大湖鄉,其他如關西鎮、公館鄉、獅潭鄉、埔里鎮,國姓鄉及台南善化鎮均有相當栽培面積,而零星栽培之觀光草莓園則遍佈全省各地。
 
  採收:  
 
草莓開花後,經30~40天即可採收。如為鮮果用,宜在約8分熟時採收,其果肩部尚為白色,其餘部份以紅熟之果最佳;加工用則宜於完全成熟時採收。草莓果皮薄,果肉軟,採收時容易受傷,須特別小心!尤其採收鮮果時,採摘方法為次果梗處摘斷,且應小心放置於容器內,而加工果實採摘方式為以拇指、食指及中指捏住果蒂處輕輕折斷。
 
  功能:  
 
 
  選果:  
 
草莓果裸子漿果,因此很容易遭碰傷、水傷、凍傷,而減低其價值。選購草莓時,如果是全熟的狀況就要現吃,否則表皮易碰傷又不耐貯放;果實僅5~6分熟時,尚開始轉色,而且糖度低,較無香氣,酸度高,品質不佳。 草莓應選購果碩大且硬,果型完整(無崎形),外表鮮紅發亮,果實無碰傷、水傷、凍傷或病蟲害,是為色香味俱佳,營養價值高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