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莉莉水果有約月刊 >> 認識蓮霧
            第二期目錄:  認識蓮霧 || 老照片的故事 || 水果透視 || 看見與分享
 
學名:Syzygium Samarangenes Merr.et Perry
英名:Wax apple, Wax jumbo
別名:輦霧、璉霧、爪哇浦桃
 
  由來:  
  蓮霧是屬桃金孃科,多年生常綠小喬木,原產地馬來半島,蓮霧在台灣栽培歷史悠久,據說在十七世紀由荷蘭人自爪哇島引入,在全省各地的庭院及果園有零星栽種,自始是次要的水果。
蓮霧果實的收成期原本集中在夏季,逢雨季果實品質欠佳,又尺耐貯藏因此栽培面積甚少,近20多年來由於新品種的引入改良,以及栽培技術的突破,使成熟期提早至11月就可吃到甜份高果色艷麗,清春脆嫩而可口的果實,頗受消費者的喜愛,果農收暴增,因而栽種面積急驟擴大,尤其屏東縣為主要產區,頓時驟昇台灣三大果品之一,也是台灣重要之經濟果樹。
 
  品種:  
 
台灣蓮霧品種多以果色來命名,目前常見的品種有下列五種:
(一)大(深)紅色種:俗稱本地種蓮霧,果形最小,近果柄端稍長,果色甚美,耐貯藏稍帶澀味糖味低,台灣栽培歷史最早的品種。
(二)淡紅色種:果實長(縱徑)比果頂(橫徑)短俗稱斗笠型,果肉常含種子1~2粒,為中熟品種,果形外觀及色澤均不佳,較無經濟栽培價值。
(三)粉紅色種:俗稱南洋種蓮霧,其果形最大,縱徑與橫相近,早熟品種,果色和果形都很美麗,又甜度口感佳,產量高為目前台灣栽培最多,最具經濟價值的品種。
(四)白色種:俗稱新市仔蓮霧,果形小近果柄一端稍長,品質優有特殊的香氣,但因果粒小產量低且為晚熟品種,故栽培者有限。
(五)綠色種:俗稱二十世紀蓮霧,起初在高雄路竹鄉栽培成功的,果粒大,近果柄一端稍短窄,果頂為凸,又稱凸臍蓮霧甜味高,果肉常含有2~3粒種子,為晚熟品種,較容易落果,易萌徒長枝,栽培不普遍。
 
  產期及產地:  
 
蓮霧是溫暖熱帶果樹,喜好濕潤及肥沃土壤而最適宜生長和結果的溫度是25度~30度,蓮霧開花至果熟日期,視花期而定,自花蕾萌發經鏢型─分粒─小白肚─大白肚至開花約1.5~2個月。自開花經謝花─黑胚─增肉(萼片肥厚期)─小銅鐘─大銅鐘─紅頭到果實成熟採收亦需1.5~2個月,果實發育日數受氣溫變化即日照、水份、養分、都有影響,本省南部氣候環境下,蓮霧栽培之自然發育正常花期在3~5月(北部為5~7月),盛產期都集中為5~7月(北部為7~9月),此時正逢多種水果的旺季,價格競爭,加上雨季及病蟲為害,色澤淡甜度低,品質不理想,但由於栽培技術的突破,從夏季的開花結果,調節花期到冬季收成,搖身一變醜小鴨變成鳳凰,蓮霧品質極佳,不但色澤紅的發黑,甜度高頗獲消費者喜愛,價格高漲,於是有了「黑珍珠及黑鑽石」的稱號。
主要產地在屏東縣的內埔、林邊、萬巒、麟洛、里港、鹽埔、高樹...等。高雄縣六龜、旗山;嘉義縣梅山,宜蘭縣員山、頭城等鄉鎮,而以屏東縣的產量最多。
 
  採收:  
 
蓮霧可利用剃光頭及人工摘除晚期花,或以抑制營養生長轉變為生殖生長的方法,使產期延長,花期增加可達5~6次成五代同堂,不但可以避免花果期集中,過分消耗樹勢,也果果農勞力分配。
蓮霧為防裂果及果實蠅、鳥害、寒害或生產無農藥污染之高品質蓮霧,目前果農幾乎選用質優之摻藥耐水紙袋。於幼果期(小銅鐘)即套袋完。蓮霧依其品種的固有色澤出現:果(漥)臍展開時是成熟的特徵,即可採收,過熟者易裂果,落果又水份少,而蓮霧果皮薄,容易擦碰傷,因此最好戴上手套小心採摘,品質分級包裝,搬運不可碰撞,因蓮霧不耐貯藏,一般室溫下貯放夏季約2~3天,冬季約5~6天就開始軟身易爛。
 
  功能:  
 
 
  選果:  
 
目前市面上的蓮霧約有95%,都是屬粉紅種稱「南洋種」,而蓮霧的品質好壞,土壤及管理最為重要,尤其妥適管理鹽分的土質,其風味特別的好,如冬季屏東林邊一帶的「黑珍珠」蓮霧,是聞名全省。
挑選蓮霧果實品質要新鮮果粒大,端正飽滿,果面光亮無裂果或傷疤和病蟲,果色越深暗紅色越好,而果臍開展,花萼片緊縮,果實有重量感,果肉厚,海綿體少,無種子,肉質脆甜份高,吃起來有蘋果的香氣,而整粒蓮霧最好吃的部位是果頂,品質好的糖度可高達14度是為「極品」。

成分
詳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