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莉莉水果有約月刊 >> 府城台灣第一
            第29期目錄:  愛玉子 || 府城台灣第一 || 水果透視 || 看見與分享
 



圖一:太平境教會管風琴

唯其明瞭這項傳統,所以二十多年前,美國導演諾曼朱威遜(Norman Jewison),作品有著名的音樂劇 電影「屋上的提琴手」、「萬世巨星」在他的片子「滾球大戰」(Roller Ball)裡,一開頭就在規模極大的 體育館內,採用巴哈那首膾炙人口的管風琴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Toccata und Fuge d-moll)作為開場音樂 ,時而轟轟然震耳欲聾、時而高亢入雲的樂音,似乎在預示一場殘酷的競技格鬥儀式即將展開,也就更能令 人理解了。

台灣第一架管風琴

管風琴(Pipe Organ)是一種頗為少見的特殊樂器,尤其在台灣。它之所以少見,不僅是由於它的體積 龐大、結構複雜、而且保養也相當困難。管風琴的音管,容易受溫度和濕度變化的影響,因而定期調音至為 重要;台灣因為處在亞熱帶的高溫多濕環境,擁有管風琴逐成為十分奢侈的事情。

;台灣因為處在亞熱帶的高溫多濕環境,擁有管風琴逐成為十分奢侈的事情。目前,在台北的國家音樂廳裡,擁有一部管風琴。但是台灣第一部管風琴,卻是放在台南市。事實上不 僅如此,府城其實擁有兩部管風琴,一部在太平境長老教會,一部在台南神學院,都和基督教長老會有關。

談到管風琴,大家都會聯想到基督教會,這是因為現有的管風琴曲,大部分都與基督教有關,不過,可 能會令人大感意外的一項史實是,在羅馬帝國時期,風琴和競技場是息息相關的。第一部風琴是二千三百年 前一位工程師發明的水力風琴;由於它的聲音嘹亮,到了一世紀至五世紀時,這種水力風琴逐用來在慶典和 競技格鬥時演奏助興。

 

巴哈本來就是一位管風琴師,而他早年某些扣人心弦的重要作品,也都是為管風琴而作的,事實上,也 是為教會而作的。他的音樂結構,充分顯現了基督教的情懷。他曾經一再強調,他的目標是在為榮耀上帝而 創作規律嚴整的教堂音樂。

  大家所熟知的人道主義者史懷哲醫師,即是哲學家、神學家,更是一位專研巴哈有成,著有專書((巴 哈傳))(J.S Bach),甚至自己能夠設計、製作管風琴,並自行演奏的音樂家!他還以此演奏的才能,在歐 洲四處演奏,募集經費,支應他在非洲的人道行動。
   
 
 

話說台南市的管風又是怎麼來的?這又得先提一下也是由基督教創辦的東海大學。原來,民國四十年代 中期,東海在台中創建,建築大師貝聿銘和陳其寬設計了那棟名聞中外的路斯義教堂。民國五十年,美國牽 引式風琴保護協會(Tracker Organ Preservation Society)的一位會員施牧師(E.Stanley Smathers)來台訪問,看 到那棟美麗的路斯義教堂,印象深刻,便許下宏願,要為台灣裝設一部管風琴。台南神學院得知這個消息, 也表達了希望也能裝設管風琴的意願。

兩年後,美國維吉尼亞彼得斯堡的第二長老教會決定為該會的管風琴汰舊換新,便聯合里奇蒙市的卡梅 爾山浸信會,把兩教會的兩部管風琴半買半送的交給台灣。這兩部所有零組件重達十二英噸的管風琴,逐在 民國五十三年由協防台灣的美軍艦免費運到台灣。



圖二:太平境教會練習詩歌情形,二樓置有管風琴

 

管風琴的結構果然複雜無比,施牧師和助手足足花了一個月,才把管風琴組裝完成,其中之一置於東海 大學體育館。不過,嬌貴的管風琴確實不敵館內的濕氣、木皮震動等因素,音樂受到嚴重的傷害,甚至不知 所蹤,加上該館整修在即,所以到了民國六十三年,終於不得不拆解收藏起來。

民國六十六年,太平境教會的王南節牧師結識施牧師,對那深鎖倉庫內的管風琴極表興趣,遂向教會報 告,獲得熱烈的迴響,大家踴躍捐輸,台灣第一部教會用的管風琴於焉誕生。那年九月二十八日首次舉行管 風琴演奏會,可說盛況空前,隨即在十月八日舉行了隆重的管風琴奉獻禮拜。起初,這部管風琴是由外國籍 教師負責在禮拜中司琴的,例如伊天賜牧師,以及台南神學院院長蕭清芬的夫人蕭邱碧玉(現總統府顧問蕭 美琴之母)。

另一部管風琴,原先也安置在神學院的禮拜堂裡,惟經多年的使用,也到了必須大肆整修的地步,所以 現在也收進倉庫,不再使用,而於四年前由德國購入新琴,一部是教堂風琴,一部是練習用琴。管風琴的演奏,的確是府城難得幾回聞,所以千禧年的年底,台南文化資產保護協會舉辦「西方宗教在 台灣」特展時,也配合在太平境教會舉行了一場管風琴演奏會,受到音樂愛好者的歡迎,為千禧年畫下一個 美好的句點。

 
 
 
 

圖一:太平境教會管風琴

圖二:太平境教會練習詩歌情形,二樓置有管風琴

 
撰文:詹伯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