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莉莉水果有約月刊 >> 老照片的故事
            第15期目錄:  認識楊桃 || 老照片的故事 || 水果透視 || 看見與分享
 
凡是有去過赤崁樓參觀的人,一定會對那九座石龜碑有特別深刻的印象與好奇心。原來這九座石龜碑亦稱贔屭,是清乾隆53年在平定林爽文事變之後,乾隆帝特頒御碑十塊連石龜座由中國大陸運抵台南府城福安坑水門口、準備換小船登岸時,其中一隻石龜座,不慎掉入海中,只剩下十碑九龜上岸,其中九碑九龜運至台南山仔尾福康安生祠安置,剩下一塊石碑則再補刻石龜一隻,運送諸羅縣(今嘉義市)安置於福康安生祠。掉入海中的石龜在日據時期被人發現並撈起,民眾將之供奉於南廠王宮口。在二百年前一同渡海來台灣,如今卻分散於三地、際遇也不儘相同,也頗富傳奇。
話說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天地會在台灣也反清復明之革命運動,由林爽文主事。是時,全台灣熱烈響應,52年清帝命陝甘總督福康安為欽差大臣,並令待衛內大臣海蘭察為參贊,率領大軍渡海來台平定暴亂,經過一年才完成平定亂事。事後乾隆帝龍心大悅,特頒御筆記功詩五篇,刻成石碑十塊連石龜碑十隻。其中滿文四塊、漢文四塊、滿、漢文合刻二塊,其內容是平定台灣之二十功臣之贊序及消滅台灣逆賊林爽文記事。並將此一戰役列入「十全武功」,以資炫耀。
 
此十座石碑及石龜碑座,所有石材全部採用產自金門烈嶼之花崗石俗稱麻糬石,另有一說是採用泉州之石材。這十座石龜碑座運抵台灣之台南府城,準備由福安坑水門口上岸,由大船換小船時,其中一隻石龜突然掉入海中,打撈不著...。事後只得將九龜九碑運至山仔尾近南門路處福康安生祠中之御碑亭安置。另外剩下一塊滿漢文合刻石碑則再補刻石龜座,但雕工粗糙一同運往諸羅縣之福康安生祠安置,即今嘉義公園。
落水的那一隻石龜傳係在89年前(西元1911)被人發現並撈起上岸。其落水處,因口江淤積成為浮埔,後來闢為魚塭(保安路底金華路交叉口西南)人稱「石龜塭」名噪一時。石龜塭原址以不復當年之地形、地貌蓋滿了大樓,此之石龜因長年沈沒水中石龜身附著了許多蚵殼,因而被附會此石龜曾有偷吃蚵仔的說法。並傳聞此石龜長期受了日月精華及白蓮聖母附身,其石龜背石碑接合處之陰溝,置水可治病,並可醫眼疾,附近善男信女爭相膜拜,風行一時,外地慕名而來著更眾。因而引起日人政府之注意,為了破除迷信,派巡查將此隻石龜搬入保安宮廟內東邊安置...。
 

 

至今已數度易位,如今分散各地,惟獨開小在王宮口的這一隻石龜,由一隻碑座石龜,搖身一變成為神龜,從此不必在背負重碑,受烈日晒及風吹雨打之苦,獨自享盡人間榮華富貴,風光十足。此段故事,至今仍受南廠民眾所津津樂道。
至於當年安置御碑的福康安生祠,其確切位置究竟在如今何處,且其搬遷地點說法不一。經筆者查閱《府城今昔》中45頁光緒33年之「台南市街圖」及台灣文獻會編印《台南市史蹟報告書》內記載,44頁光緒年間「台南市街圖」,128頁(五)功臣祠(附御碑亭)即照忠祠其遺址再現南門路43巷(舊編號門號)以南到建業街間,距府文廟,南南東一百公尺處,佔地180坪,其西(前)半部在今南門路中。功臣祠一名生祠,建乾隆53年(西元1788)功臣祠奉敕築建,祀平爽文役功臣,福康安、海蘭察、鄂輝、舒亮、普爾普、李侍堯、徐嗣曾等人之長生祿位,其牌位在後落,前面則是御碑亭,內立石龜碑(今南門路自來水公司前路上)。 

撰文 郭榮 台南史蹟研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