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莉莉水果有約月刊 >> 府城行道樹之美
            第36期目錄:  印度棗 || 看見與分享 || 農業透視 || 府城行道樹之美
府城台灣第一
台灣第一大儒連橫
上個月我們介紹了台灣第一位哲學博士林茂生,這是根據西方的學術標準所認定的成就。這次我們來認識雖未取得任何學位,但對近代台灣卻有極大影響力的連橫,甚至可以說,連橫乃是台灣第一大儒。
談到連橫,大家立刻就會連想起他的大著-《台灣通史》。當然,現在純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台灣通史都有它不足的地方,早年對此書推崇備至的台大楊雲萍教授,到了晚年就認為應加以批判。而對岸廈門大學台灣研究所教授鄧孔昭,在七O年代開始接觸台灣史時,《台灣通史》正是他所讀方第一本書,撰寫論文也經常弔用其中的史料,但他發現錯誤甚多,於是在十年前寫成《台灣通史辨誤》一書,辨正了總共六百多處錯誤。
不過,鄧孔昭也說了一段公道話,因為連橫本是一位記者,辦報出身,以業餘時間修史,對某些史實,未能如專業學者那樣一一經過考證;且有許多史料,連橫當時仍未能發現,無法加以利用
;再加上印刷上的因素,他所受到的限制是很多的。
任教於台大歷史系的現任文建會副主委吳密察也說,《台灣通史》廣泛的影響不在學術圈,而是在社會上的讀者。就此而言,連橫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力是遠超過任何一位學者的,這就值得我們的肯定。吳密察分析,《台灣通史》之能獲得盛名,乃是因為書中所流露的鄉土之愛和漢人意識。因為連橫親身經歷了台灣割讓日本的亡國之痛,於是憤撰寫此書,目的在於「發揚種性」。近十餘年來,台灣社會經歷了政治、經濟,乃至文化上的大變化,連橫強烈的民族意識,於今看來似乎有些不合時宜,也有點「政治不正確」,但他到底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精神,仍然值得吾人致敬。
事實上,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連橫的作品也依然有其可採之處。他所著的《台灣語典》,強調台語有音便有字,且台語中有不少中原古音,顯示他對鄉土文學裡的方言頗有研究,而且他身體力行,把《孟子》中的<齊人>一章以台語譯出,例如「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者」,台語譯為「齊國兮人,有一兮大某、一兮細姨,帶置厝內」,他並自謂全篇譯來「毫無阻滯」。他還說,他曾在台北的台灣語研究會上講孫中山先生之三民主義,「命會員筆記,語既融和,辭又達意」。
其次,連橫治史有其獨到之處,例如,歷代史家競尚形而上之學,對「福國利民」之道似乎不屑一顧,而連橫則十分看重工藝,所以別出心裁的另立「工藝它」,雖然篇幅仍頗有限,僅就紡織、刺繡、雕刻、繪畫、鑄造、陶製、煆灰、竹工、皮工等技藝略加敘述發揮,不過,已經為史學開啟了新視野。
連橫,字武公,號雅堂,又號劍花,生於一八七八年,自幼聰穎好學,父親連永昌送他一部余文儀的《台灣府志》,告訴他「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歷史」,從此種下他寫作《台灣通史》的種子。他家在府城寧南坊的「馬兵營」,此地原是鄭成功駐軍之地,一八八八年,他父親才擴建屋宅,不料七年後台灣割日,日人強徵房地作為新建台南法院之所,連家被迫毀屋搬遷。後來,連橫過訪故居,感觸特深,並寫下:「海上燕雲涕淚多,劫灰零亂感如何!馬兵營蕭蕭柳,夢雨斜陽不忍過!」之句。
一九二一年,《台灣通史》和《大陸詩草》先後出版,而《台灣詩乘》亦已完稿,連橫曾說,「台灣之人,中國之人也,而又閩粵之族也。」又強調「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歷來大家推崇連氏,都說他的大著發揚愛國思想,喚醒民族靈魂。所以一九四五年替天,二次大戰尚未結束,但勝利曙光乍現,國民政府認為台灣即將光復,於是請商務印書館設法再版大量重印,讓國人了解台灣歷史。他逝世十四年後,也就是民國三十九年,總統蔣介石明令褒揚連氏,贊揚他「以畢生精力,勒成台灣通史,文直事核,無愧三長,筆削之際,憂國愛類,情見乎辭,洵足以振起人心,裨益世道,為今日光復舊疆,中興國族之先河。」使連橫成為第一位接受政府褒揚的台灣人。             撰文:詹伯望

台灣俗語
※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Ka-pin ti hau-chu, kok-loan sek tiong-sin.
暗樁終有露現時。
斷言,家庭三餐不繼,國家有敵國飛彈打到門前,此時孝子或浪子,忠臣或台奸力判。
  本句見,《名賢集》;類似句有《格言諺語》所收的「家貧思賢妻,國亂思良將」;《史記卷四.魏世家》的「家貧則思良妻,國亂思良相。」說來也頗可憐,在「家貧」和「國亂」的時候才能看出「孝子」和「忠臣」!難道太平盛世就不能麼,為甚麼?
  可能是窮孩子要盡孝的物質條件限制太大,非大孝子、大孝心是克服不了這些困難的。譬如,父母病重,窮人四處張羅醫藥費,日夜親自看顧,親手奉侍湯藥------富家,錢克服了許多困難;錢掩蓋了兒女的孝行。
國亂引起強烈的危機感,認同的有之,逃亡的有之;忠誠保衛國土的有之,轉進逃亡來稱王的也有之;犧牲殉國或賣國求榮的,都有之!例如,最近我台灣遭受中國文攻武嚇,潛伏的應聲蟲、虎倀、台奸紛紛現出原形。----太平盛世,大家馬馬虎虎來演戲做秀。

藝術天地
傳奇之美
∼欣賞一幅藝術創作不只希望你能看,也要用耳朵、鼻子和皮膚,細膩的感受作者每一刻畫的心緒∼
「信息」繪於一九O三年,以古老的聖經故事「天使報佳音」為題材,原指聖母被天使告知即將聖靈感孕之事,此畫則隱喻一年輕女子天使告知影響其一生的訊息。高奇巧妙地結合傳統的聖經故事及自由的表現手法,加深畫面的寓意內涵,也留給觀者更多的想像和遐思。此畫素描作品靈活的筆觸、自然流露的情感,表現在天使微啟的雙唇及女子凝神的目光中。與油畫相較之下,素描雖無美麗的色彩,卻表現更真實、直接的感受。
『愛的尋覓』作者:巴斯圭勒.洛曼內里(義大利,1812-1887)「愛的尋覓」完成於1881年,作品中美麗的女郎正側身俯視她身後可愛的小天使,右腳旁美麗的花朵象徵女郎的表春,從女郎身後出現的小天使,左手在女郎背後拿著一朵花,右手高舉,拿著花及一支小小的箭,女郎望著他時,臉上浮現含蓄、靦腆的笑意,因為愛已尋著了。整件作品在構圖上頗饒趣味,對細部的處理,特別是女郎衣衫的花邊及摺紋都可看出巴斯圭勒的用心。

蔡漁文字畫賞析
人的尊嚴
人殘心不殘,是勇者的表徵。
  芸芸眾生,許多人四肢健全卻心智殘障;相對的,有的人身體殘缺,心智卻成熟,勇於面對生活,懂得感恩……。例如:口足畫家楊恩典,沒有手也能畫出一片天;鄭豐喜那汪洋中的一條船,也為自己航向新天地;黃美廉腦性麻痺,也能得到藝術專士……等。古今中外多少偉大傑出的人都能肯定自己「生命的價值」,人殘心不殘的努力向上,不斷地追求找回自己的靈魂,生活的體驗就是創作的原動力,不斷的耕耘,所謂:「相由心生」,回歸到質樸率真的天真童趣。
  蔡漁文字畫以文字意涵來詮釋生命哲學,人從出生慢慢學著爬,爬出自己的理想,站起人的尊嚴,在方圓之間,走在十字路口上框內框外的省思。蔡漁一直以為「人」可以畫出來,也是一個好題材。悲的力量,悲發出來不是悲哀,而是一種能量,悲自非心,不是「苦」而是一種「美」,把生活當成藝術,心念的生命力,就是一件偉大的藝術品,不是嗎?
  人要活的好,就要懂得心低一下,不要好高騖遠,謙卑學習,成熟的穗子總是往下垂,那份謙和為人處世不要強出頭,時時觀照自己的心不要犯錯,內心世界的捨,才能體悟虛空的廣大。
  紅塵滾滾的十字路口,人如何活出人的尊嚴,簡單的一句話「能屈能伸」。
  很感恩莉莉水果有約為文化的用心,蔡漁文字畫上賞析一年來,承蒙各界的厚愛與鼓勵,永銘於心。最後,以一句話和大家共勉:
「爭利誓爭天下利,留名當留萬世名」。

府城行道樹之美

艷紫荊與羊蹄甲
寶島四季如春,春天的特色是到處都可以看到繁花錦簇,目前正值隆冬,雖然有幾波的寒流過境,冷了幾天,平時依然艷陽高照宛如夏季,在府城體育公園內,介於竹溪寺與足球場之有一條道路,路旁的行道樹正開滿著粉紅色的花朵,那便是艷紫荊(圖A)。
艷紫荊,是蘇木科常綠小喬木,其株高3~5公尺,葉互生,腎形,甚寬大。冬至早春開花,總狀花序,花冠濃紫紅色,五瓣,花姿如嘉德麗亞蘭般之濃艷瑰麗,花期持久,廣受人喜愛,艷紫荊是香港的代表樹。在台灣常見與艷紫荊同屬的植物有一種叫洋紫荊,花色淡粉紅,洋紫荊又稱紫羊蹄甲,落葉小喬木,株高 4~6公尺,枝梢下垂,秋季8~11月間開花,總狀花序,花冠淡紫色,完全雄蕊3~4枚。
  羊蹄甲(Bauhinia variegata)羊蹄甲類品種很多,有喬木或灌木,有落葉或常綠,葉有大有小,但互生,腎形,因其形酷似羊蹄故名之,花色有桃紅、淡紫、粉白、黃、橙紅等,花期只有羊蹄甲是在春季,盛開時幾無葉片,只見滿樹繁花,奼紫嫣紅,其餘之花期均在夏至秋季,翠綠的枝頭點綴著繁花似錦,是良好的庭園樹或行道樹。羊蹄甲類除上述的羊蹄甲、紫羊蹄甲的變異種,花色初為粉紅,後轉變為粉白色(如圖C),其花期稍晚約9~12月間。此外尚有黃花羊蹄甲、紅花羊蹄甲,後者株高0.5~1.5公尺,植株生育緩慢,適合庭園叢植、列植或大型盆栽。

粉白羊蹄甲
  羊蹄甲也叫「香港櫻花」、「南洋櫻花」,而艷紫荊是羊蹄甲的近親,其比羊蹄甲具有更多優點如終年常綠、花大且艷、花期長久,從每年十一月開始,大概可以開到二、三月間,綠葉紫紅花,看起來美麗極了,就如本文中所刊出的圖片,親愛的讀者們不妨抽個空,到體育公園內,沿著竹溪畔走一回,流覽一下此處的景色,古剎與夕陽令人發思古之幽情,而艷紫荊卓約的風姿,更會帶給您一番不同的感受。羊蹄甲是南部常見的行道樹,許多的校園內都有種植,像成大光復校區、勝利國小、台南女中,另外中山公園內亦有一大片的羊蹄甲,春天一到就把整個公園妝扮得十分美麗,大家何妨就近去觀看一下,四時佳興與人同,對於府城的一草一木,只要你付出一份心力,相信大地會回報我們十分的快樂。

紫羊蹄甲

撰文--李獻琪 圖--李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