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莉莉水果有約月刊 >> 老照片的故事
            第四期目錄:  認識洋香瓜(1) || 老照片的故事 || 水果透視 || 看見與分享
 
圖片是日據時代,台南警察署合照,攝於民閏二十九年(西元1940年),背景在台南神社內日本北白川宮神殿前,地點在永福路與友愛街三角窗地帶也是舊體育館,現今是公11地下停車場,圖片中前第三排右起第二位為莉莉水果創始人的老闆娘(筆者母親)。當年是34歲時,參加日本保甲婦女團體隊,日人特地召集附近的婦女團體彼此聯誼,並宣導實施保甲制度的精神,彌補兵備薄弱、大家團結守望相助的功能,確保安泰的生活而集體合影紀念。
 
 
台南神社起造於光緒21年(西元1895年),日親王北白川宮能久來台平亂,住宿台南豪商吳汝祥家,是年十月北白川被刺(或曰病逝)。死後為台南州知事磯貝與守備第三團團長高井,就吳宅建造神殿,以祭祀及保留北白川宮能久之遺物,於光緒28年(西元1902年)竣工。隸台灣神社管轄,民國9年建造「台南神社」,於民國12年(西元1923年)六月竣工。佔地廣闊分有內、外苑,其內苑東自永福路西至忠義路,北自友愛街南至府前路,而境內除有特殊日本社殿建築、參拜道、鳥居、大門口擺有一對精雕的石獅,及神殿前有一對青銅製造形奇特的銅獅,還有二隻雄糾糾氣昂昂的雄馬,加上大理石的燈柱,整個環境嚴肅優美成為遊客留影的地標。其外苑西自忠義路東至南門路,北自友愛街南至府前路,而境內靠友愛街南至府前路,而境內靠友愛街有日本傳統社殿式樣的「武德殿」。園內的中心有座「成功泉」,日夜不息的湧出泉水,供祭拜的人洗手喝水之用,沿著成功泉的水流入由大石頭構成的一條優美的小溪,溪的中間又有座大理石建造堅固又美麗的拱形橋,成為外苑最特殊的造景靜謐宜人。
 
 

臺灣光復後民國35年原來的臺南神社改建為忠烈祠,大門口橫樑寫著「浩氣千秋」四個大字,救國團約民國41年駐進內苑右側,外苑於35年成為臺南市立中學,民國42年改為忠義國小,原有的造景卻因學校廣建而逐漸廢除。而整個園景精製的燈飾已不見了,更可惜的其中有一隻青銅製的馬,前腳及尾巴亦被鋸斷了,僅見園內各種的樹木越來越壯大雄偉。而周圍的環境成了孩童的戶外樂園。說到玩的方式琳瑯滿目,有玩彈珠、尪仔標(臺語)傸樹奶(臺語)、打香煙盒(尤其美製黑貓、海賊及臺灣的寶島牌是大家的最愛)、劃二線以銅板或石頭投準賽─報巡(臺語)、訂干轆(臺語)還有灌肚爬(臺語)、鬥蟋蟀、更有地上劃一劃就可下棋及跳格子的各種遊戲...等等,當然筆者也是當時玩家之一。記得新社內有廠商在園內一對一的打黃麻繩成了當時的特色,據說其工資一天五角。到民國45年友愛街為了拓寬道路,將集市的攤販集中在忠烈祠西北角一帶為臨時菜市場,至民國58年市長林錫山下令興建體育館,將忠烈祠遷移至健康路體育公園東北角,重建「國民革命忠烈祠」,而體育館於民國59年竣工,於80年7月拆毀,興建公11地下停車及地上藝術公園至今的風貌,而公園的西北角的榕樹下為老人喝茶下棋閒聊的好去處。「公11地下立體停車場」及地上「示範公共藝術公園」,其公園最大的意義是結合臺南府城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特色,提升環境生活品質與市容景觀,並透過公共空間的環境造形藝術,融入古都風情與現代生活,喚起市民對文化建設的省思與啟發,亦是藝術工作者殷切期盼的。

撰文李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