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莉莉水果有約月刊 >> 看見與分享
            第四期目錄:  認識洋香瓜(1) || 老照片的故事 || 水果透視 || 看見與分享
看見與分享  

重視家庭教育,善盡父母管教之天職∼聖經曰:「教養孩童吏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廿二:6)「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六:7)近代家庭子女數目普遍不多,僅一至二個。古代家庭最少五至六個,八個十個不算多、甚至有一打或一斤數。那時結婚的祝詞是:「早生貴子、百子千孫」。如今因孩子生的少,父母對孩子的管教發生偏差,過份寵愛甚至溺愛。孩子做錯犯過;縱容不施管教,美其詞為施行〞愛的教育〞,常看到二、三歲的小孩放肆搗亂、哭鬧不聽話,像個小霸王,父母還笑笑說:「我們管不了」,真是無能無智慧不負責任的家長。想想看一個二、三歲的孩子就管不了,以後長大了豈不是無法無天,社會又多了一個〞陳進興〞。謹記古訓:「養子不教父之過」。聖經給我們亮光和指導:「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你的心不可任他死亡。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箴言十三:24;十九:18;廿九:17)


以上,淺見拙筆盼望喚起大家重視家庭教育、善盡父母教導、管教之天職。撰文 周崑滬牧師

 


每月一句
  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連;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誠實從地而生,公義從天而現。
神必將好處賜給我們;我們的地,也要多出土產。公義要行在他面前,叫他的腳蹤,成為可走的路。
(詩管八十五篇10-13節)

台灣俗語  

※二歲乖,四歲睚,五歲上歹
小孩二歲時乖,四歲時頑皮,五歲時最不聽話。
是說一個健康的小孩的性格發展特徵。
睚:許成章釋成「魯、鈍、癡、蠢日睚。」陳修解做「獃」,說是「四歲就癡獃不講理。」我們以為上面這二種解釋,既不合乎「睚」字的台語用法,也不符合小孩性格發展的實況。句裡的「睚」字,應該解釋做「蠻皮」,頑皮,比較妥當。
※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
到了三歲時,就可預見其他成人的情形;七歲時,可見他的一生。
用來強調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是說幼兒時期,是塑造好的習慣,優美的品格的重要時期。
看到大:預見到成人的時候。看到老:預見到年老的時候。〞

摘自台灣俗諺語典〞


心情故事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
嘉南供電區營運處作者:劉能水「草索拖俺公,草索拖俺爹,一代拖一代(台語)。」這則流傳在民間的寓言,孩提時爺爺曾說過,因為時隔多年,詳細的內容已經模糊了。
今年中秋節全家一起到爸爸的每一塊土地上巡視。母親頻用手撫摸作物,嚴肅的說:「種如是因,得如是果。種植作物是這樣,為人處事也一樣。」走累時我們排排坐在田埂上,母親不自覺的道出這則鄉間的寓言故事。內容概略如下:
從前山中的某個小村落,有一位不孝子在他父親病危時依循祖先習俗,以竹編捆好老父,叫小兒子和他合力用草繩拖入深山,好讓山神容易接引他的老父之靈魂到天庭。拖到目的地後,小兒子忙著解開竹編和草繩,這位不孝子就問小兒子說:「你要竹編和草繩做什麼?回家再編織不就有了。」他的小兒子回答:「這個竹編和這條草繩很牢固,拉了這麼遠都不會壞,我要把它帶回家,等你像阿公一樣的時候,它來拖你交給山神。」聽到天真無邪小孩子的話後,這個不孝子居然嚇壞了,趕快揹著父親回家治病。
母親說這則故事,不是嫌我們不夠孝順,而是她老人家希望兄弟姊妹們不要把土地荒廢掉了,這些地是父親和爺爺胼手胝足,奮鬥不懈掙出來的,要一代傳一代,代代相傳,最好能做到「後進」,否則也需維持「後托」,不可落到「後退」的地步。(地方諺語──後進:增購土地。後托:繼承志業。後退:變賣家財。)
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長,都恩重如山。人生苦短,轉眼就是老翁,是好是壞輪流交替,今日你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師長,來日便有子女、部屬援例,惡果難受,惡因不可種,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