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莉莉水果有約月刊 >> 老照片的故事
            第六期目錄:  認識葡萄 || 老照片的故事 || 水果透視 || 看見與分享
 
上圖A約在1955年筆者二哥(悉安),自美國新聞處(現中區圖書館)前所拍攝的,畫面地點在府前路與南門路的十字路口,其正前方府前路兩旁有種植鳳凰樹及金龜樹,當時的路寬約12米,整個景象有如綠色隧道直通東門圓環,往西通往小西門圓環(小西腳),言兩處都是光復後頗有名氣的小吃聚集點,民國63年及68年因道路拓寬建陸橋,而相繼遭被拆除的命運。
十字路口靠東北處的三角窗,有家同成理髮廳,老闆姓施名同成,是家男士理髮廳,筆者小時候常在這家理髮,由於人小座位大,因此還得坐在扶手上橫擺一塊木板始可理髮。當時小孩子大都清一色的光頭,而理髮廳門前樹下是人力三車招呼停靠站,記得民國49年從此地乘坐到火車站大約3~4塊錢,且常見老外叫三輪車,有些是為了好奇,請車伕後座他自己來騎的,車資老外付費,但坐的人總比騎的更緊張,因不熟悉騎術的人,方向把手是不聽指揮的。早期的交通工具,大都以大型的Bus為主,否則就是腳踏車及人力三輪車,而私人汽車及機車較不普遍,到了民國59年政府開始輔導,人力三輪車及加有馬達載客的三輪車獎勵車大們轉業計程車,市政府為方便管理並成立一家工聯汽車車行,以便處理轉業者申請補助的業務,至民國66年三方逐漸的絕跡走入歷史。
 
  十字路口細看可見到正中央有鋼絲吊著一個方型的箱子,而東南西北每面挖有上下兩個洞,其上是綠燈、下是紅燈的交通警示燈號箱。極為特殊的裝備,據警友會祕書蘇英豐先生透露,民國60年以前交通閃光號誌僅有16處,而至今已超過700餘處且不斷的增加中,可見市客及車輛成正比的急增。
圖前三角窗有棵鳳凰樹,其旁邊可見搭起白色遮陽光的篷布下有個小攤販,恰擺設在大溝頂緊鄰著「勉強堂」(南商實習商店),老闆姓李,長輩們都稱他「萬隆仔」,專賣愛玉、粉粿、粉圓、粉條、甜粽、鹼粿還有杏仁豆腐,每當夏天一到生意最好,筆者小時候最喜歡吃愛玉+粉條+杏仁豆腐的剉冰,記得當時一碗2角錢,而他的太太名叫「愛仔」,也在對角同成理髮廳前擺流動早點,有豆漿、米奶、杏仁茶、油條,最為捧場的顧客是上學的小學生及CAT的上班族,因他一大早就在「勉強堂」前候車,一碗杏仁茶是二角錢油條也是。回憶早期的生意人確實非常刻苦耐勞,除了睡覺就是工作,那談得上休閒呢?前幾天我去拜訪他們兩位老人家敘舊,雖然年邁78但身體尚健康甚感欣慰。
 
 

圖B攝於1961年,當時克林食品新厝剛起造到二層樓板,克林創店於1952年,當時店開在A圖十字路口靠東南向三角窗,圖片中尚可看到玻璃櫥窗。民國53年店遷移新廈營業,就在同年,該店發生轟動全省首件持槍搶劫案件,全國報紙也連載了好幾天,該麵包店因禍得福,生意急速好轉,老闆劉錫 也很活躍,在當時就到日本考察研究麵包,並聘請日本知名教授前來技術指導,劉石生在糕餅公會曾任第五、六屆龍頭角色。圖片的左下有個日製圓型防空壕,靠牆邊有出入口階梯,及四個防禦用的窗口,光復後此防空壕上面平台加建交通指揮台,以選擇性的操控紅綠燈,指揮台的左前方也有各雙邊入口,築有紅磚牆中間是供形的土堤遮蓋,內面是長圓型的防空洞,當時無人管理也就成為過路人方便之處,因此每當從旁面過就可聞到臭氣沖天,後來因道路拓寬這兩個防空壕被拆移了。木製的電線現已用水泥柱替代,但尚可見到殘留著半根懸掛半空中,成成歷盡滄桑的見證。

現今市區的電線已完全走入地下化,十字路口的週邊高樓林立,商店形形色色五花八門,展現現代化都市活力,交通工具快速繁雜生活緊張,今昔成強烈對比,但筆者尚壞念著以前生活純樸濃郁的鄉土味,記得在孩童時最為好動自樂的是一天無數次與隔壁家表姊及家兄弟,每當載滿貨的二輪人力人車;到了家門口都會停下來擦汗,由於十字路口的地勢較高,需調整一下體力以穿越紅綠燈口,我們幾個小孩都會自動的幫忙推過十字路口,確實體會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