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層
現在位置 >> 首頁 >> 厝邊頭尾兮故事 >> 台南萬壽宮的前生今世
孔廟與大榕樹 海東書院
台南運河話古今 吳園的起造者吳尚新與台南神社
光復後的台南神社 台南萬壽宮的前生今世
台南神社外苑的故事(上) 台南神社外苑的故事(下)
檨仔林篇 清代石龜的腳蹤

厝邊頭尾兮故事
  ∼台南萬壽宮的前生今世

文•圖/李文雄(莉莉水果文化館)

  古城的建物,隨著時代的更迭,有著不同的命運。府城的許多市定古蹟以及古蹟的歷史故事,對市民而言想必不陌生,但相對於這些市定古蹟,有些老建築早已被大多的市民遺忘,空蕩蕩的建築暗自獨鳴,卻無人聽聞。台南的萬壽宮(圖一)便是一例。

  台南萬壽宮,其址在目前台南地方法院院長宿舍處,今府前路上(圖二)。

  筆者於2000年搬至府前路新址,新家隔壁正好是台南地方法院院長宿舍,其地佔有千坪,宿舍週邊圍有高牆,從外無可得見內部情形。當時因為剛搬至新居處,筆者便在住家四處散步熟悉環境,認識鄰居。與鄰居聊天之中,得知法院院長宿舍在過去是萬壽宮所在。筆者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情,翻開清代的府城古地圖求證,果然在地圖上找到萬壽宮位置。

  萬壽宮的建築意義為何?萬壽宮成立於何時?萬壽宮成立之前,這裡有其他建物嗎?萬壽宮又是如何演變成今日的地方法院院長宿舍?在筆者心中,問題接二連三的出現,筆者也在可得的古書典籍中,希冀能找到答案。







圖1/清代萬壽宮。圖黃天橫先生提供


圖2/今台南地方法院院長宿舍。

 

 

  萬壽宮主要功能為清代在臺文武官員每逢歲時慶賀遙拜皇帝的場所,尤其台灣地層海外,遠離清朝政權核心,萬壽宮的建立更是一種權力的象徵;此外,當有皇帝的詔書要送來台灣時,在台灣的文武百宮前往接宮亭迎接賚送官,將詔書先置於孔廟內的龍亭,眾人再前往萬壽宮聽賚送官宣讀詔書。原於台南萬壽宮前建有一座石碑: 『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圖三),此石碑與孔廟入口前的下馬石碑類似。依據台南市政府出版的台南市石碑精選集指出,此下馬碑存於文物館,但筆者前往水萍塭文物館以及延平郡王祠文物館查探,皆未尋獲。最後請示文化局許局長,經許局長告知後,得知此碑現存放於延平郡王祠文物館地下室保存。

  依據台灣通史卷十典禮志以及續修台灣縣志所記載,清初尚未建有特定場所以慶賀遠在大陸的皇帝,因此一開始在當時府學的明倫堂內進行慶賀祭拜典禮。至康熙五十年(西元1711年),由當時的臺廈道(註一)陳璸擇地於小東門城三里外的永康里北邊,建萬壽亭。康熙六十年,朱一貴抗清,在此地作為殺戮滿清官吏的場所。同年萬壽

圖3/萬壽宮下馬碑。碑文所刻文字為:












,類似台南孔廟入口石碑,此碑放置在延平郡王祠文物館地下室保存。 圖出自於台南市古 石碑精選集 67.02.01

亭受颱風侵襲而傾圮,於雍正元年重建。至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巡道金溶與知陳玉友認為每次祭拜慶賀都要到城外,甚為不便,便將舉行慶賀典禮的場所改回府學明倫堂。

  府學為教授知識之處,與用來慶賀祭拜皇帝總是有些不妥。故於乾隆三十年(西元 1765年),知府蔣允焄乃擇地東安坊(註二)縣學之東,南向,興建萬壽宮(圖五)。東安 坊縣學旁的空間在乾隆四年建為校士院(圖六),也稱為貢院,即考棚,舉辦科舉考試之處 ;於乾隆二十七年,海東書院遷至此處;乾隆三十年(西元1765年),海東書

圖4/萬壽亭。圖出於乾隆台灣輿圖

院再度搬至 寧南坊府學旁,同年,這裡則改建為慶賀祭拜皇帝的萬壽宮。讀者可參閱府城城池圖,明暸 乾隆三十年之後,這些建物的相關位置(圖七)。乾隆四十二年,知府蔣元樞曾重修萬壽宮 ,為紀錄此一重修事件,知府蔣元樞特地打造一石碑,其石碑今存於大南門碑林中。目前大 南門碑林中尚有萬壽宮圖石碑(圖九),雕刻精美,藉此石碑遙想當年萬壽宮規模之宏大。  

圖5、6/重修台灣縣誌,台南府城城池圖,王必昌。翻拍自台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明信片


圖7/縣學

圖8/萬壽宮
圖7、8/「出自於重修台郡各建築圖說」國立中央圖書館編印

 

 

圖9/左一為萬壽宮圖碑,左二恭修萬壽宮碑記

圖10/西元1875年府城街道圖,翻拍自台南地方法院調查
研究及修護計畫

 

 

 

 

 

圖11/西元1900年(明治32年)府城街道圖,取自台南市文化局網站



圖12/台南地方法院院長宿舍以及附近民宅的實測圖。土地坐落:台南市東區開山段參小段七號;總面積:三千三百八十二坪;院長宿舍面積:一千八百九十四坪;本院保留地面積:二十六坪;出售面積:一千七百七十二坪;道路面積:二百八十九坪。


  宏偉的萬壽宮一直不曾失去其功能與地位,位址也不曾變動,萬壽宮西邊的縣學文廟也跟著萬壽宮走過百餘年的風光歲月,直至清末(圖十)。

   西元1895年(光緒21年),日本因甲午戰爭勝利取得台灣統治權,日本政府參酌該國經驗,西方國家的殖民法制和中國傳統的法律,訂定統治台灣的殖民地特別法,台灣本島進入不同於清國法典的統治。

日治時代明治二十八年(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1895年),日本政府設立台南地方法院。初期以清萬壽宮與安平縣學文廟為臨時法院,行使司法權,其位置可參照圖十一。後漸感空間不敷使用,乃於明治34年(西元1901年)計畫遷建,最後選取與當時台南監獄相鄰的原清朝『馬兵營舊址』做為新地方法院建地,於大正元年(西元
1912年)完工,此為第二代法院;相對於第二代法院的臨時法院則被稱為第一代法院。第二代法院興建完工之後,第一代法院院址,即清代萬壽宮,作為台南地方法院院長宿舍,提供歷代院長及其眷屬住所;萬壽宮西邊的縣學文廟,大部分則規劃出售為民宅(圖十二)。

   台南地方法院為台灣日據時期最重要的地方法院之一,一代法院的院長有:大野吉利(1896),本多督二(1897),川原義太郎(1898-1900),牧山榮樹(1901-1902),宇野美苗(1903),櫻庭堂陰(1904-1909)。二代法院的院長有:藤井乾助(1910-1916),渡邊啟大(1917),望月恆造(1918-1919),金子保次郎(920-1924),田中吉雄(1925-1932),鈴木英勇(1933-1935),鰍澤榮三郎(1936)。光復後的歷任院長如下:洪壽南(推事代埋院長)、徐懷楷(推事兼院長)、廖嵃、曹偉修、洪壽南、莊彭年、梁挹清、石明江、劉惠霖、周叔厚、金欽公、王興仁、陳健民、張木賢、沈守敬、黃武次、柯慶賢、李璋鵬,翁慶珍,李慧兒等人。

  過去的法院院長無論日治時代或是光復後,其後代子孫也曾來到現在的院長宿舍,緬懷自家先祖在此生活的種種,百年日式建築尚保有原味及許多的百年老樹群。提供萬壽宮老照片的本市資深文獻委員黃天橫老先生恰來訪,他說:『在小學時代有一位同學名叫田中達雄,其父親田中吉雄是當時的地方法院院長,回憶小時候常去院長家找同學玩,在他家庭院裡有小魚池,草皮上很多的柱珠用來當石椅坐,庭院裡種有很多的大樹,環境靜謐宜人,院長夫人人很好,看到我們都會拿餅乾給我們吃,是我們童玩的好去處。』
 

  清代的縣學以及校士院,萬壽宮,日治時期的第一代台南地方法院,台南法院院長宿舍,這裡百餘年空間調性呈現的是較為嚴肅莊重,不若今延平郡王祠一帶屬於比較開放且親民的空間。目前四周均是高聳的圍牆,無法窺見其全貌。現在宿舍後方留有許多已荒廢的住宅,據聞都是當年在地方法院工作的公務人員之宿舍。難以想像這裡曾經是舉辦科舉考試的校士院,曾經是文武百宮慶賀天子的萬壽宮,更是主持公平正義的法庭所在。筆者住家二樓窗戶望去,稍可見其內庭園建築,庭園中有許多百年老樹,如桃花心木,麵包樹,榕樹、茄冬樹、緬梔(雞蛋花)、黃金竹、土芒果樹、龍眼、蘋婆(鳳眼果)....等等,這些老樹生命蓬勃,綠意盎然,尤逢發新芽之際更顯可愛。除此之外,筆者近日前往附近一位魏姓鄰居住家三樓查看,竟見園中還擺放一些石材雕刻品,筆者推測應屬於清代萬壽宮的建物之一,有石礎(柱珠),石鼓,刻有龍紋的御路等,散佈在園中,成為特殊的裝飾品(圖十三、圖十四、圖十五)。

 

圖13

圖14

圖15

在院長的宿舍庭院內,放置了清代的石礎(柱珠)、石鼓及刻有龍紋的御路。


府城萬壽宮的前世今生已然,那麼它的未來呢?

  因為目前這裡仍是院長宿舍,一般民眾無法進入參觀,因此我們無法得知內部的各種情形,是否有更多關於萬壽宮的資訊也無從得知,形成一種無形的宮民隔閡。筆者聽聞中央國有財產局有意將使用率
 

低的公有地變賣給財團以增力口國庫收入,此舉個人認為甚為不妥,以目前府前路台灣銀行宿舍為例,該財團預售時以擺設雕塑精美的藝術品與廣闊的大地結合為賣點,其實無視於整體都市規劃,建造密集的高樓大廈,造成空間上以及視覺上莫大的壓迫慼,並且破壞該處原有的綠地與景觀,也讓那裡的居民失去與大自然為伍的權利。再看法院院長宿舍這一帶,光復後附近已有許多民宅,人口密度相當高。附近雖有延平郡王祠一處可供民眾休憩,但對這裡的居民而言還是不甚方便。所謂親近大自然,應當是能讓居民隨時享受到自然之美。若是能將院長宿舍後面一帶最近收回的宿舍加以整修綠化,再將院長宿舍的高牆去除,使這裡的民眾能有更好的生活空間,如同孔廟園區開放空間成立之後,讓附近的居民與忠義國小和孔廟,三方有了更緊密的結合。目前該區里長呂基正先生與開山社區居民也期盼能保留原有台南法院舊院社,成立史蹟文化公園。因此政府單位也應審慎評估此區的開發案,不應放棄可以爭取為文化資產的機會,而任意變賣給財團。

   最近市政府正推行『好望角都市設計審議原則』,也在全國景觀風貌改造大賽中榮獲『城鄉公共生活空間類』的


圖16/麵包樹

  筆者留影於院長宿舍後方。
在已遷出成空屋宿舍裡,有幾個地方尚可發現花崗石的門柱,疑似為清代萬壽宮的石柱。

大獎,深受中央及地方民眾的肯定。如南門路的市長公館也在年初以身作則打掉高牆施作好望角。而院長宿舍這一帶空間,歷經百餘年來的『高牆』文化,我們期盼有一人能和高牆內老樹們見面寒喧(圖十六),期盼高牆內的歷史風華讓我們更了解府城歷史,期盼這裡不只是院長宿舍,期盼這裡成為歷史古蹟,歲歲月月,跟著我們台南市民真正地生活在一起。
 

備註:
註一:臺廈道為1684年-1727年台灣的行政區劃名稱、最高地方政府宮署、或實際地方統治者宮職簡稱。1727年之後台廈道升格為台灣道,最大差別是台灣與福建廈門地區分治而管轄,道署衙門也從廈門栘至台南。在行政區劃或宮署名稱方面,台廈道所屬區劃之道,為清朝特殊行政區劃,行政區域地位介於省與府之間,而台灣清治時期這段時間,台廈道正屬福建省所管轄,地位位階為略低於福建省,但高於如:泉州府或漳州府的建制。台廈道亦為這階段台灣統治者的宮職簡稱,而全名為福建分巡台灣廈門道。

註二:東安坊:東安街坊的發展係由十字街向東,也就是今天的民權路為主軸,一路發展延伸接到今東門城的位置。東安坊曾是清朝時重要的行政機關,如府署、領事館、崇文書院、引心書院及縣文廟等。

參考文獻:
乾隆台灣輿圖,洪英聖編著。
續修台灣縣志卷二,政志,朝賀篇,高賢治主編。
績修台灣縣志卷三,學志,學宮篇,高賢治主編。
績修台灣縣志卷五,外編,遺事篇,高賢治主編。
台灣通史卷十,典禮志,慶賀篇,連橫撰。
百年司法,司法歷史的人文對話,司法院出版,2006年土2月。
台南地方法院調查研究及修護計畫,台南市政府出版,民國八十五年四月
民俗風物臺灣碑碣概覽(上)何培夫(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數位聯合典藏目錄http://catalog.ndap.org.tw/dacs5/System/Main.jsp
維基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http://culture.tncg.gov.tw/area4/page01.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