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與大榕樹 | 海東書院 |
台南運河話古今 | 吳園的起造者吳尚新與台南神社 |
光復後的台南神社 | 台南萬壽宮的前生今世 |
台南神社外苑的故事(上) | 台南神社外苑的故事(下) |
檨仔林篇 | 清代石龜的腳蹤 |
厝邊頭尾兮故事(九) ∼台南神社外苑的故事(下) |
|||||||||||||||
後因圍牆日漸傾頹,重建圍牆時忠義國小校方將此塊「武訓牆」紀念碑交還市立中學(今大成國中),而市立中學校方則將此碑置於校史館中保存,因此欲見此紀念碑可前往今大成國中校史館。該紀念碑實屬今大成國中,校方將紀念碑置 |
▲昔日武訓牆(圖片提供/財團法人台南市文化基金會) ▲新牆已經看不到「武訓牆」石碑 |
||||||||||||||
於校史館保存可見校方對校史的重視,不過筆者有另一發想,若能將「武訓牆」紀念碑擺放最初設立之地,或許可以讓更多的人知曉這段光復初年,兩個學校互換校地的歷史。
武訓牆的這段歷史,讓人想到許多學校以高聳的圍牆作為與外界的隔線,然而校園的圍牆文化,近幾年卻開始發生「革命」。開放式公共空間觀念的引進,讓校園一堵堵的圍牆消失,空間的開放,使得週邊的居民與校方之間,有了新的互動與情感。府城學校之中,打破校園圍牆文化最具代表的學校之一應屬在孔廟旁的忠義國小。 |
|||||||||||||||
忠義國小創立之初名為「台南市汐見公學校」,時為民國29年;臺灣光復後,數次更名,民國36年更名為「台南市南區逢甲國民學校」,民國42年八月與市立中學互換校地之後,同年九月改稱為忠義國小至今。忠義國小校區所在地,過去百餘年的歷史演變,形成該校非常珍貴的文化資產。該校打破校園圍牆的最初原因是因為市政府都發局為進行孔廟文化園區工程,該工程為了復原孔廟附近過去的樣貌,而必須將忠義國小內的建物進行拆除與重新規劃。
原本校區忠義路及府前路一帶的圍牆上貼滿馬賽克磁磚,一塊塊馬賽克磁磚貼出小朋友的創意,讓圍牆充滿童趣,馬賽克圍牆曾是忠義國小全校師生共同的回憶與驕傲。原本這些馬賽克圍牆也要隨著工程拆除,不過後來仍保留部份馬賽克圍牆,而忠義國小操場這一區的圍牆則全數拆除。忠義國小校地除了進行圍牆拆除,為了能與孔廟主體建物融合以打造孔廟文化園區,於民國90年以花崗石建造「子曰」石碑在府前路旁,該項工程於民國九十年四月竣工。 此外,校區內也進行相當多的整修工程,目前進行中的工程尚有修復武德殿以及成功橋。現任校長吳淑美表示,該校園以開放校園規劃,透過綠籬,生態水池為界,達到校園空間開放與校園安全並重;另保留校內大樹、武德殿及原台南神社外苑建物,將孔廟意象及成功溪復原。此外忠義國小的書院式新校舍透過建築師的巧思,與孔廟園區完美融和,該校的創新與建築也因此榮獲多項建築大獎。
忠義國小,承載著府城孔廟一帶數不清的歷史記憶,從民國42年至今,校方背負著百餘年的歷史包袱,如今歷史包袱仍在,但是讓人讚賞的是包袱不再只是壓著校方喘不過氣來,而是校方將包袱裡 |
▲挑選「子曰」石碑字樣時的情形,照片中的字樣是書法家張天員所親撰。 ▲馬賽克磁磚牆是學校師生所共同創作及回憶 ▲「子曰」夜間景觀 |
||||||||||||||
面的歷史記憶一一找出,轉變為校方珍貴的資產,讓這裡的孩子多了更多認識自家老故事的機會。確實,也只有忠義國小可以有著全台第一間孔廟的加持。
兩百多年前的此處,是清代全台首善的海東書院,雖然在多次變動之中海東書院消失了,但是如今新生的忠義國小彷彿接下海東書院教育莘莘學子的重擔,跨越百年之後,在相同的空間之下,再現豐富而多元的文教氣息。 |
|||||||||||||||
依據老照片所示,神社內外苑一共有三副鳥居,內苑有兩副,其一位在當時神社內苑入口處(靠近忠義路),其二設於神社正殿前;外苑也設有一副鳥居,規模比起神社內苑入口鳥居為小;這三副鳥居的材質皆為花崗岩。臺灣光復後,其中一副鳥居遷至今延平郡王祠擺放,但是是哪一副鳥居被搬離? 關於這個問題,至今尚未得到確切答案。依據目前居住在台南市青年路辜婦媽廟附近的朱東風先生向筆者表示,當初負責搬遷鳥居工程的人正是他的鄰居,黃串條先生。這位黃串條先生本來住在烏山頭,後來到台南市工作,正好承租在朱東風老先 |
▲神社內苑(金公十一)裡面也有二座鳥居,一座在神殿前 ▲神社外苑拱型橋後面的鳥居 |
||||||||||||||
生家隔壁。臺灣光復後兩年,進行鳥居搬遷工程,搬遷時,先將鳥居拆解成四支之後,再以大圓木頭,一一搬至今延平郡王祠放置。黃串條先生曾向朱東風老先生說過他負責搬遷的鳥居是位於台南神社的。
然而,過去曾在忠義國小擔任教職的林清德老師卻說,民國43年他來忠義國小任職時,還可見神社外苑的該副鳥居,但是黃串條先生負責的工程卻是約在民國36年左右。因此目前位在延平郡王祠的鳥居,到底是由哪一副鳥居搬遷至此,尚須更多資料來查證。而目前放置在延平郡王祠的這副鳥居,其樣貌在光復後也有所變動,從原本日式鳥居結構由老照片可看出是木造的,光復後變為花崗石材的中式模樣,橫樑上還多了國民黨黨徽,柱子上還刻上於民國37年白崇禧將軍所提之字。 |
|||||||||||||||
|
|||||||||||||||
|
|||||||||||||||
行施工,而現被定為「原台南神社事務所」的建物懸掛之落成紀念碑,落款年代則為昭和12年(西元1937年)10月。
基於上述兩項因素,該研究團隊認為現稱為「原台南神社事務所」的建物應為在昭和11年尚未施作的「神社休憩所(含便所)」。關於此建物正確的名稱為何,仍需要更多的相關證據來確認,但礙於目前已名為「原台南神社事務所」,故以下文章將此建物以「疑似台南神社社務所」(圖18 外苑社務所)稱之。筆者父母等親戚曾在1938年在此建築物前拍照留念。
疑似台南神社社務所的建物主體目前位於忠義國小校區靠近府前路一帶。該建物於台灣光復後轉為校長公館及辦公室,後又作為幼稚園使用。該建物屬於日治時期晚期建築,但是光復以來已歷經多種不同用途之空間使用,致使原始的文物或材料漸漸佚失。惟現圖書空間的南向牆面,可見一匾額鑲嵌於壁面上,以日文漢字所記載的工事碑文,此為該建物現存唯一的重要文物。碑文記述昭和8年(西元1933年)時慶祝「台南神社鎮座十週年」,由「奉贊會」推動神社擴建工事的過程,紀念碑立於昭和12年(西元1937年),碑文摹本可見附圖(圖20)。若讀者欲對於該建物有更多認識,可詳見張玉璜建築事務所負責的「台南市市定古蹟原台南神社事務所調查研究與修復計畫」。 |
|||||||||||||||
▲碑文摹本(圖片提供/張玉璜)
|
|||||||||||||||
▲外苑社務所 |
▲筆者攝於1938年的全家福,父母左一、左三,大姊右二,大哥左二,二哥左四。
|
||||||||||||||
光復後的台南神社外苑,政權移轉之下造成地上建物的改變與消失,隨著時間的變遷,現今的忠義國小成為與當地文化資產成功結合的案例之一,而市政府打造孔廟文化園區的政策,意外挖掘出許多日治時期神社外苑的建物,從清代開始,兩百多年後的今天,這裡的故事依舊精彩,仍有許許多多的歷史疑問需要得到解答,不論是鳥居,炸彈模型,或是疑似台南神社社務所,還有正在積極進行修復中的武德殿或成功橋,都讓市民有一種期待感。
也正因為這裡擁有相當多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再加上該處文化園區規劃得宜,觀光人潮因此日益增多,帶動週邊商機無限。筆者認為若能利用疑似台南神社社務所的建物,成立「孔廟園區文物館」,將這一區從清代以來至今兩百多年的歷史文物,收藏於此處,或是以主題館的方式介紹此區不同時期的空間樣貌,使得更多的人可以認識這裡曾經發生過的故事,文物館當中也可設置紀念品販賣區或是蓋印紀念章區。
台南府城是台灣近百餘年發展的重要起點,而孔廟園區這一地帶更是府城百餘年重要的歷史舞台。孔廟文化園區的設立只是一個開始,對於文化資產的發掘與保存,再者如何運用這些資產,都是相當重要的議題,更是每一位市民的共同責任,唯有透過對自己家鄉的認識,才能夠讓愛鄉進而愛台灣的情懷得以發芽。
孔廟文化園區的故事,從明鄭時期的孔廟開始談起,跨越近三百年的歷史,還記得孔廟裡面那棵老榕樹嗎?還記得建於康熙59年(西元1720年)的海東書院嗎?還有這裡曾經有過熱鬧的集市?建立於此處的台南神社內外苑?光復後建立的台南市立體育館,還有本期內文提及的校園故事。三百年來上演了多少的故事,有些曾經提及有些還來不及詳述,但是,透過這個厝邊頭尾故事的單元,跟大家一起回憶老故事的點點滴滴,與市民們為這一片土地的未來許下更多更多的美好夢想。 |
|||||||||||||||
▲園區活動 |
▲孔廟園區婚紗熱門的景點之一。
|
||||||||||||||
參考文獻: |